给传统企业设立IT技术部门的建议

传统企业如何低成本、高起点地追上互联网浪潮?

阅读方法:本文档主要供网络阅读,不适合纸质版打印,里面有大量链接网址必须通过浏览器阅读,或需要注册后才能使用。

背景概述

20多年前(90年代中期)中国市场上出现了面向个人用户的计算机,后来物理光纤电缆虽然接上了外部世界,但是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和资源被层层屏蔽过滤,因为各种内部和外部的防火墙(长城)great fire wall的审查封锁围堵拦截。各种软件平台被简单复制进来,一些关键功能被阉割,标准和协议被滥用。就像管道连上的不是清水管而是下水道,整个城市到处都是污水横流的排放。

从全球看整体网络环境,中国只能算作是个局域网,而不是互联网,很多在这行干了10多年的人却浑然不知,还经常对外讲自己是干“互联网”的。犹如在下水道边上捂住鼻子不觉得臭气熏天,却被信息文明创造者的西方世界屡屡诟病为“没有创新,只会抄袭”,还动辄以“侵犯知识产权”为由横加干涉制裁。

时至今日境况依然如此,中国并非没有科技人才,要什么都能做出来,可是很多人才都跑了。不与真正的国际互联网水平接轨,只在局域网的内部闭门造车的结果就是,产生了BAT为代表的局域网公司,都是只有面子,缺少里子,大而不强,强而不胜:

  • B百度,推广虚假医疗牛皮癣广告害死人,制造错误的搜索结果和垃圾信息;
  • A阿里巴巴,销售假冒伪劣小商品,屡次被西方列入“恶名市场”黑名单;
  • T腾讯,投资网络游戏和视频娱乐社交,让全民疯狂沉迷恶俗的网瘾;

网友戏言不无道理,这确实是它们各家主营业务的典型特征:百度赚病人的钱要人偿命,阿里赚剁手党女人的钱,腾讯赚小孩的钱家长担忧,钱大多来自最辛苦的做驴马的男人。

仅仅就媒体资讯类网络为例,网民在此恶劣环境下成长,对智力和认知能力的发展不利。按照进化论的观点,人类使用什么工具,说明其所处生态位的高低,所使用的工具能够映射其大脑的底层结构。

显然,使用中国普遍的网络平台(工具)不会获取更高等级的“智慧”和“文明”,从小刷手机泡网游抢廉价商品优惠券这一代人的前途堪忧,人类社会进化速度加快,不用等到下一代,就能与文明世界拉开光年的差距。

可是现实中还在不断涌现以BAT为榜样的网络独角兽公司,例如同样被列入“恶名市场”黑名单的拼夕夕和共享单车等等,案例太多罄竹难书,不在此一一列举,因为产品、服务和口碑都很差,它们的网络媒体公关和删帖屏蔽能力再强,也挡不住人尽皆知的恶名远扬,谁用谁知道,关键是用户有其他可选项吗?它剥夺人们的选择权,还要剥夺知情权。

荒诞无奈

列举我最熟悉的农业食品行业案例:

官方媒体自己说的,中文网络内容有超过一半的谣言都是和吃的有关,连最日常普通的食品农产品,涉及民生工程的基本必需品,都被有意或无意地歪曲误解,传播错误虚假信息。

Breaking damaging rumors around food safety in China

食品安全占网络谣言总量近半 成第一大网络谣言

人民日报:让老年人远离网络谣言

我在业界排名top3-5公司里任职过,也熟悉许多行业朋友圈,有不少机会接近这些平台的创始期的大佬们,据我们亲身体会和了解分析,并非大佬和高管们的人性本恶,谁都希望名利双收,不要变成这样子被人嘲笑唾骂,也曾做出过卓著的努力,想要站着而不是跪着挣钱,但他们亲手创造的事业就是在自己手里神奇地失控了。

结果就是赚一大笔快钱赶紧走人,哪里有企业社会责任和百年基业理想?当年意气风发的年轻创业者们的初衷去哪儿了?这背后的种种缘由值得探究,像环境微生物导致的污染中毒,被寄生的宿主本体不能决定自己的形态和行为。

我们亲眼看着他们好牌打成烂牌,赚了太多钱却很痛苦垂死挣扎,作为理智的人,我认为外界的任何唾骂指责都是徒劳无效的,他们既是最大的利益获得者,同时也是受害者兼加害者,这多重身份角色加于一身,不值得同情,让人百感交集。

这些平台巨头内部布满腐败的bug漏洞,必定不攻自“破”。同时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创新建“立”,光“破”而不“立”,就会陷入新的混乱的轮回。准备好升级换代(取代它们)完全可能,不是为了“颠覆”谁,和它们也没有争斗,因为方法和技术思路不同,不是相同的物种,也不在同一个维度的赛道上竞争,甚至某种程度上还能合作一把。

适宜时机

正因为他们做得还很差,也就给了其他创业者巨大的机会。幸运的是,当前内外部环境于我们是适宜的,现在创建自己的媒体和教育网络还来得及。

20年前在牟先生失去人身自由的时候,传媒是派遣记者实地跑和编辑办小报的传统模式,那时最强大的多媒体电视传播网络非一般私营个体所掌握,20年后今天的世界翻天覆地。

计算机网络和IT行业的核心科技高速发展,已超过摩尔定律每18个月一次的频率升级迭代,性能愈高而成本愈低,不久未来的IPv6的网络协议下,地球上的每一粒沙子都能有一个可访问的独立IP网络地址。

而今天已经实现地球上几乎人手一台电脑或移动手机,几乎任何人之间都能直接对话,每个人都能成为新闻事件的风暴眼,每个人也都具备全网传播的能力,世界正在逐渐变成平的,地球村已经满足不了某些人类的探索愿望。

偶尔叹息自己生错了地方,我们还在地球上的旮旯角落像蝼蚁一样蠕动,为了争夺一点生存的资源而争斗厮杀的时候,有人早已经在探索边界无限的星际文明。

综上,非常建议从现在开始,无论以何种方式,立即组建IT部团队。

部门职能

宏观的角色职能,细分的项目任务将有非常多种可能性,主要如下。

  • 人才资源:涉及计算机、网络和IT技术相关的专家智库和人才招募(吸引智慧),后勤保障(服务智慧),组织管理体系的设计和实施;外包项目技术合作接洽,协议制定,工程质量评估和验收等;

  • 网络协作:大规模全球分布式远程工作的技术支持和管理运维;内部办公自动化的软件硬件设备和网络的正常运行、升级、安全保障;

  • 项目开发:各种类型项目需求的IT相关的标准规范、技术开发和管理运维,包括并不限于南德旗下孵化的教育、传媒、电商、研究院等;

阶段任务

收集各部门的当前具体项目对IT技术的需求,按照网络平台开发标准流程,已撰写PRD(project requirement document)项目需求文档,分析建议应设立以下专业职能团队,并保障技术性能达到国际主流平台水平,任务按轻重缓急的排序如下:

  • 内容制作:听牟总分享故事、事业计划、理想、方法论、价值观。主要包括例如,南德为争取民营经济“三权”走过的艰苦历程,智慧文明生产方式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案例。输出的文件格式包括并不限于报告文学、图文、影音视频等,为媒体和教育等网络平台提供各种内容材料;

  • 媒体公关:建造南德媒体网络矩阵,与各种媒体渠道建立合作关系,通过民间自媒体、国家和国际级媒体等对外传播。以及建立网友的互动社区,在经济界、学术界和媒体界形成良好的舆论影响力;

  • 教育研究:建造南德网络教育平台,制作系列视频公开课,通过媒体平台的传播和引流,吸引会员注册和学习,从中选出研究院智库专家、创业团队和各种资源合作方;

  • 网络工程:通过自建和租用云服务器,为研究院和各项目配备真正的国际互联网接入(普遍现状为局域网),提供资讯和材料搜索,存储,处理的服务,以及舆情和数据可视化分析。

近期目标

3个月内,截止到10月初,依据PRD项目规划,将完成以上所列的媒体和教育两项基本平台功能,保障重大事件新闻的渠道传播和流量聚合能力。

注册域名

域名网址犹如网络品牌名,也是部门名称和实体物理地址门牌号,建议详情参考文件:Domian Land-Dept.HR部门结构和团队职能

推荐域名:chzion.land 其中.南德

发音:ch谐音“qi其”,zion谐音“zhong中”,接近西方人的发音习惯;

释义:

  • ch:是英文china中国的前缀,代表中国;

  • Zion:源自圣经古希伯来语,西方信仰的中心,神的应许之地和天堂圣殿。代表着团结,和平与自由的乌托邦。经常用来表示义人的乌托邦联想。实行一种称为联合主义的共同体经济学形式,旨在确保所有成员保持可接受的生活质量,使阶级区别最小化,并实现团体团结,也象征着人们对流离失所的安全家园的渴望。

中英文谐音,足够精简,表达寓意,东西方通用。参考维基百科解释:Zion

顶级域名

chzion.land域名是在顶级域名.land上面申请的,缺陷是开放给任何人注册而不可控。若对以上的域名网址都不满意,还可以向ICANN(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) 申请通用顶级域名,类似.com、.net等,自行创造任意的顶级域名,如 . qizhong、. nande 等。但花费大约在20万美金左右,并等待1-2年。

还有更高级玩法,自建域名根服务器,提供互联网的基础设施。许多计算机科学家将根域名服务器称作“真理”(TRUTH),足见其重要性,目前IPv4网络协议上,中国没有自己的根服务器。

全球根服务器总计13台,美国10台,欧洲和日本3台,为了维护和运行根服务器,美国耗资约50亿美金每年。在未来规划的IPv6协议上,欢欣鼓舞地迎来中国也要建设根服务器的消息,但实情是仅仅参与建设根镜像服务器(影子备份),而非原版的根服务器本身,让网友们又失望了。

什么是根域名服务器?

中国的根服务器拥有自主权了吗?

团队建设

人才招募应该从现在立即开始永不停息,当前为团队初创筹备阶段,需要配备以下关键技术人员至少各1名,应两周左右到岗,初期至少3个月内要在南德办公室工作,后期可酌情远程工作。选拔的特种兵精英各位均一专多能,身兼数职,岗位和专长如下:

  • 架构师:全栈开发工程师,网络工程师,数据科学家,熟悉web,app各种主流编程框架和开发语言,同步国际前沿研发能力;
  • 软件产品经理:项目开发顾问,文档维护,网络协作和组织管理,曾任职多家业界top3-5网络公司的产品创新和平台运营;
  • 美术设计师:摄影和艺术设计专业,擅长大道至简、温暖、个性的美学创意和设计风格,深度洞察艺术、自然和灵性;
  • 影像编导:独立影像制作人,国际知名纪录片导演助理,参与多个纪录片的拍摄制作,擅长口述历史、纪实摄影、纪录影像等方式保存故事和记忆。

装备配置

  • 电脑4台,MacBook Pro (i7,16-Inch, 16GB RAM, 512GB Storage)2台,Acer Swift 3( i7-1065G7, 16GB, 1TBSSD, Linux)2台;
  • 高清显示器横屏/竖屏+ 可升降支架各1台 ;
  • NAS网络文件服务器1台,或rack,或主机,工控机;
  • 云服务器2台,NextCloud 私有云存储服务器,腾讯云/Linode; ……

不包括摄影器材和灯光及影视编辑制作设备,随着团队和项目规模持续扩充,装备将不仅限于以上所列,可接受捐赠和租借。

装备费用总计(人民币),全新设备≈7-10万,二手设备≈3-5万

协议关系

关于南德与团队成员的关系,我比较推崇和建议在现阶段为志愿者关系,口头约定即可,以快速启动工作和产出结果为目标导向,之后逐渐建立明确的组织规则并签约为长期共生关系。事业初创阶段应尽可能减少相互的条件要求和资源消耗,团队成员自行解决后勤问题,或仅需单位提供基本食宿即可,3个月至1年内项目产生收益时再考虑分配。

我和其他5名具备极强潜力的候选人沟通的时候,但是该建议遭到几乎一致否决,他们的观点认为:

  1. 单位和个人的职责义务不同,解决资金问题是单位的义务,从事专业职能的创造力劳动是个人的职责,对于南德而言,最稀缺的不是资金,而是掌握关键技术的人才,请重点考虑人的根本问题,解决其后顾之忧,才可安心创作;
  2. 必需预先在报告中标明人的创造力劳动的价值,按照劳动力市场价公平地计件或计时薪资,价值认同很重要,实际支付数额好协商,可以延迟兑现或支付部分,但是不能完全没有;
  3. 志愿者很难构成长期稳定的团队组织关系,因此现实案例中看到的公益组织都是临时性的,大多产出效率和成果质量都很低,不值得欣赏;
  4. 城市大多生存环境恶劣,食品质量,环境污染,健康风险谁承担?辛苦赚得钱多半都交给地产商主导的经济生态,我们远程工作最大的优势就是没有时空限制,离开北京的人力成本立即降低一半。要求付费,也是逆向迫使单位和人们离开恶劣的地产主导的经济生态圈,那些年被黑中介坑害的不够惨吗?

我的理由

  1. 兄弟们,大丈夫当忍辱负重,适应环境之变,共克时艰,大城市确实困难,我们都逃离了北上广,但过了这个初创阶段,又可以回到理想的地方生活不好吗?
  2. 我从02年开始认识南德的案子,那个时候还小不懂事,现在理解和认知多一些,如果在中国大陆不是因为还有类似这些人在,我也做好准备近两年就移民走了,你们不也是这样的吗,有点理想主义,觉得还有些事没做就走了是人生的缺憾;
  3. 死肥宅们要立即行动起来,等到那批元老们都变成一张画挂在墙上吗?条件永远都不会充分满足的,得立即开干,在现世的社会,我们也不太容易找到这样的平台组织了,此乃卧虎藏龙奇葩辈出之地,不能像一般的单位那样看待;
  4. 外面跑来求合作的单位和个人太多了,你认可南德的价值和前景就赶紧来占个坑位,别讲条件算计眼前那点小利益,车快要开走了,时不我待;

我理解后顾之忧,首先是后勤保障,一些朋友只是对环境适应力稍差,并意图通过这种方式也迫使我离开北京,我们当初选择远程网络工作就是为了离开,大城市是漂泊过客的地方,不是家,远方有老父母在呼唤,我们都脱离不了人情世故。

能够看懂南德价值的人本来就是少数派,多数人一辈子都是被动地生活和工作,缺少自我驱动力的主动选择,怎么解决“不是为别人做事,而是为自己做?“,首先这是个重大的认知挑战。我们绝大多数人都缺乏宏观思维和广阔视野,从事理工科技术工作更会钻牛角尖,对细节有专业标准要求,还不能完全把他们混合在一般的后勤服务中凑合解决,不能苛求任何人,能贡献多少都是好的。

但目前市场上很难找到专业的后勤服务和配套设施,少量的一些案例也是为处于头部的政商学研机构和公司服务,大多211, 985系列重点高校普遍也不行,具体表现就是成本高,效率低,维护难,体验差。我有更好性价比的解决方案,可以依靠单位内部自行解决后勤保障问题,方案持续更新中,方案参考附件:logistics后勤管理

首先解决自己的住宿问题,然后向市场推出更高品质的食宿等刚需产品,并以此运营以上所述的志愿者计划,从中优选人才智慧。我研究这个方案多年,坚信其可行,方案参考附件:XXX WHV打工度假网络计划(劳动换食宿)

前景案例

在不久将来(1-2年内),我们建造的团队将是全球分布式地工作,哪儿舒服待哪儿。我认识一些先行的大咖们,并有机会邀请他们一起合作共事,案例如下。

纯远程办公15年:WordPress母公司做到千人规模、估值30亿美元

左耳朵耗子:疫情下的远程办公,聊聊我的经验和实践 MegaEase的远程工作文化

黄勇刚:PSMD 管理体系设计和实施 Pivot Structure Modeling and Deploy 培养共同体建模、部署人员,帮助他们适应分布式自治组织( Distributed Autonomous Community)的需要。它本身是开放、半自助的共同体。 https://github.com/xuemen/PSMD

以上所列PRD项目需求文档,团队建设,装备配置,成本费用等详情,方案参考附件:Land network 南德网络协作

提示:本项目文档在国际主流网络协作软件平台quip上创建,需要通过邮箱邀请注册,可进入查阅项目开发文档,并与参与成员对话交流.

报告人: Atom,2020-07-18